
所谓“实战是最好的检验场”。自从巴基斯坦在“5·7空战”中使用中国研制的歼?10CE对阵印度引进的法国“阵风”而取得明显优势后配资公司官网首页,歼?10系列的出口订单便接连出现。如果先前有关“孟加拉可能引进歼?10”的消息还有待确认,那么近日关于印度尼西亚拟采购歼?10的报道则显得更有分量。
据环球网援引印尼媒体报道,印尼国防部长沙夫里确认,印尼将采购中国歼?10战斗机,印尼空军希望引进42架,这一数字与他们此前购买的法国“阵风”数量相同。由此可能出现一种颇为戏剧性的局面:同一支空军里同时服役两种曾在战场上“交锋”的机型。到时到底谁优谁劣,或许只有印尼空军最有发言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多家印尼媒体还称,印尼引进的歼?10很可能并非全新出厂机,而是从中国现役部队中挑选出来、经过翻新改造的二手机型,主要是歼?10A和歼?10B两种。若属实,这种选择背后可能有两个现实考量。
展开剩余67%第一是价格因素。相比全新战机,二手且经翻新的飞机采购成本显然更低。印尼在近年已在空军现代化上投入大量资金——购入“阵风”、订购土耳其“可汗”隐身战机并参与与韩国合作开发KF?21等项目,财政上有取舍的必要。以较低成本引进一批仍具作战能力的歼?10,可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提升部队实力,属于务实之举。
第二是交付速度。法国“阵风”的产能有限,年产量难以迅速扩大;土耳其“可汗”和韩印合作的KF?21仍处于研发或早期生产阶段,短期内难以大量交付。相比之下,如果中国能提供经过整修的现役机型,印尼可以较快获得战力补充,帮助空军在未来数年内实现平稳过渡。
从中国的角度来看,出售部分服役机型同样有利。一方面,转手歼?10A或歼?10B可为中国带来外汇收入;另一方面,淘汰或外销较老型号,有助于推动自家部队加快新一代战机的换装,提高整体战力。同时,若歼?10B(作为过渡型号)被大量外销,还能简化国内的后勤负担和维护成本。
需要说明的是,歼?10B在系列中较为特殊,它配备的是无源相控阵雷达,与歼?10A使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歼?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存在明显差别。据估计,歼?10B的总产量并不多,或不到六十架。因此,如果能将一部分歼?10B出售,确实能在后勤与保障上带来一定效益。
目前尚无定论:印尼最终采购的是较先进的歼?10C,还是经过翻新的歼?10A/10B,仍需等待更多官方或权威媒体的后续消息。不管结果如何,这一交易若成行,都会再次彰显中国战斗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。来自印尼的订单是否会让外界感到意外,也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